2012年10月17日星期三

莫言获奖理应祝贺 山东大学教授 孙文广


莫言获奖,面对记者说“希望刘晓波能尽早获得自由”,“作家不是为党派服务(BBC)”。我看了他的《生死疲劳》摘要,这是本好书,应该祝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。他表示对批评者的感谢,表态也值得肯定。

莫言获诺奖前,我对他一无所知,没看过他的一本书,也不知道有莫言这个作家。我平日不看中长篇小说,因为太平淡、歌功颂德太多。直到他获奖后,这才知道他是《红高粱》的作者,是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,他还抄写过毛泽东的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。

获奖后莫言说:看他的书要先看《生死疲劳》,朋友向我介绍了这本书,我看了简介。该书的主角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地主,土改中被枪毙,死后不服,到阎王哪去告状,阎王准他还阳,但是转生为驴,到原来雇农家服劳役,他还是不服,于是陆续托生为、牛、马、猪等动物,时间跨度56年,跨越土改、合作化、文革、“改革开放”。最后他还是不服,造反跑到荒岛上寻求自由。

网上看到了《蛙》的简介,背景是计划生育,主角是个妇产科大夫,原本很受人欢迎,后来负责计划生育,人见人嫌。我对这两本书都很感兴趣,因为我正想写些关于土改、合作化和计划生育的文章。

对莫言获奖,及一些争论,我有以下几点看法:

(一) 关于体制内作家
中国作家在国内发表作品,并以此养家糊口,必须遵守党的规则,如果离开了框架就没有生路。莫言在体制内发表著作,敢于挑战土改、合作化、公社化、文革,敢于曲笔为地主鸣冤、敢于用文艺的形式挑战计划生育,真实地描写在这些运动中的人物形象,并通过这些人物的形象和诉说,启发人们的思考。其意义是重大,非同凡响。
通过当局的严密监控,应用必要的策略,将著作在2006年公开出版,说明作者花了很多心计,写出来的是一本现实主义的难得的好作品。

(二) 作品是评奖的基本依据
在瑞典评选诺贝尔文学奖,那里是民主国家,有充分的出版和言论自由。他们的评奖不需要对作家进行政治审查,不看出身家庭、党派。文学作品的好坏评价,主要是看读者的反应和喜好,在时代变革之中,还要看他是否启发了人们的思想,是否激发了人们追求正义,捍卫权利的冲动和勇气。美国19世纪出版的小说《汤姆叔叔的小屋》曾在美国解放黑奴运动中,起过巨大的鼓动作用。被称为“震撼世界的巨著”。
莫言的《生死疲劳》和《蛙》是否能促使人们反思历史?启发变革的思想,推动政治变革呢?我们可以拭目以待。

(三) 中国的文艺灾难和复兴
中国文艺在过去一百年中曾经走过非常曲折的道路。1949年前,在“国统区”文艺创作比较自由,曾经出现过一批大师,也有些传世作品。而在当时的 “解放区”中,由于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的指引,出现了一批宣扬阶级仇恨的文艺作品。最有代表性的是“白毛女”,不但成文,而且搬上舞台。“白毛女”的演出推动了残暴土改,鼓动解放军战士带着阶级仇恨上战场,这是中共在内战中取胜的根本原因之一。为1949年“新中国”的建立,奠定了基础。

1949年之后毛泽东的《讲话》,在大陆成了改造文艺界的圭臬,随后出现了像高玉宝的《半夜鸡叫》等一大批丑化地主的文艺作品。1957年,更把很多文艺界人士打成右派,一批揭露社会黑暗面的作品被定为“反党作品”,此后文艺作品必须“以阶级斗争为纲”宣扬“阶级仇恨”,“文革”中更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。

1976年毛泽东去世,四人帮被逮捕,并开始了对他们的批判,随后文革结束。
80年代,在胡耀邦和赵紫阳任总书记和总理期间,推行改革开放,文艺界出现了一个“小阳春”,发表了《芙蓉镇》等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和电影,最后随着1989年学生运动遭镇压,文艺界再次遭遇寒流,一部分鼓动思想解放的文艺作品,被批为“伤痕文学”,直到进入21世纪才稍有好转。

(四)呼唤中国的文艺复兴
莫言的《生死疲劳》和《蛙》,其内容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。其中很多写实,揭露多于歌颂,写黑暗多于写光明。莫言获奖是否会为中国二十一世界的文艺复兴吹响号角呢?不久是否会出现一大批写真实揭黑暗,讴歌光明还历史真面目的文艺作品呢?人们渴望着中国的文艺复兴早日实现,人们盼望着大批明星人物登台表演。希望莫言先生起个带头雁的作用。

(五)莫言要大胆往前行。
对莫言先生获奖应该表示祝贺,我希望体制内出现更多敢言、敢写的作家。莫言先生获奖,使他有了资本,其资本不单是七百万奖金,重要的是取得的世界性的声望,这些声望,使他有了继续前进和挑战权威的资本。凭借这些资本是可以干一番大事业的。人的物欲是无限的,人对正义的追求也是无有止境的。共产党员、全国作协副主席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成
了莫言先生的资本,我们要看莫言先生向哪个方向投资。

莫言先生获奖国内外都有人提出非议和批评,主要针对个人的政治倾向。其中很多批评是善意的,莫言先生对此表示欢迎,如果出于真心,那也是很可贵的。古人云: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”,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不断的反省自己是前进的基础。

对莫言的过去,要看作品;对他的现在,要看言行;对他的将来,要看他如何对待名誉、地位,是为人类造福?还是追求私欲?停步不前,甚至倒退。

2012年10月14日   于山东大学  

1 条评论:

  1. 对莫言的过去,要看作品;对他的现在,要看言行;对他的将来,要看他如何对待名誉、地位,是为人类造福?还是追求私欲?停步不前,甚至倒退。

    回复删除

祖国,您在哪里?文/甘典江

 识字的第一天,我开始寻找祖国   在纸上,那些变幻莫测的版图   交替旗帜,墨水的诚实   永远追不上热血的沸腾       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   我从甲骨文中来,从石鼓文   从青铜器,从竹木简牍   从金石...